

房地产到底还能不能调控?
今年以来,本来都说中央要动真格的了,到头来呢?这几个月反而涨的最快。
过去这几个月的大幅上涨,有一个极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国五条内容失误了。从国五条刚出来之后,大家就已经料到了这个政策的“作用”。事实是,谁要执行国五条越到位,谁就死的越惨。北京就是这个典型,最遵守国五条的规定来出细则,所以北京房价也涨的越多。
回过头来看更加印证这个国五条确实是个“失误”。它忽略了一个大前提,即国家在打压需求端的同时,并没有对地产供给有实质性的加强。房屋的稀缺属性并没有随着调控而改变,需求方也就是购房者永远处于下风,这样的话,任何增加交易成本的想法,成本只会转嫁给弱方也就是需求方。
于是国五条的一个最显性效果是:“国五条”出台后,一些新房立即停止降价促销,有的马上涨了价。以一线城市为首的地区,房价出现了一轮报复性的高速反弹。
当前的数据也完全支持这个效果:国家统计局2月份的数据显示,70城中上涨城市数量达到了66个之多。百城房价报告数据显示,4月份北京、上海等十大城市住宅均价为17000元/平方米,环比上月上涨1.3%,与上年同期相比上涨近8%。但还有一个数据不能被忽略,在4月29日到5月5日一周内重点监测的40个城市中,六成以上城市成交同比下跌,下跌城市数量从之前一周的6个城市迅速扩充至26个,很多一线和二线城市的交易量在出现超大幅度的下滑,下滑程度让人震惊。
这些数据显示房地产交易热情下滑非常惊人,加上各地行政管制手段也开始多如牛毛。对于今年接下来的走势,我们团队大胆的提出一个设想,今年的房地产跟往年真的开始不一样了。
就在前一阵,社科院更是发文称,今年中国房价已面临全面失控。这句话,还是吓到了不少业内人士。
对此,我们在记者会上提重要问题,如果是全面失控,那么失控的关键环节出在什么地方呢?是中央政府么?是房地产商么?是银行么?
都不是,历来房地产关键的失控环节都在地方政府。
这么多年来,除了类似国五条这样政策上的“失误”外,中央地产调控一直面对一个“市场需求端”之外的极大阻力——地方政府。
我们深切感觉到地方政府对于地产调控的态度实在太重要了。业内人士一直在讨论,如果地方政府真要动真格降本地房价的话,房价还真是能迅速下降的。看来真正能触动房价的方法还是多着的,比如增加土地供给降地价,行政管制本地的房价,这些都是动房价的真正有效方法,但是各地政府用了么?
别说这些动真格的政策了,就连上级中央政府出的政策,地方政府去执行了么?从国五条出来后,各地细则中真正去实施的有几个地区,真正去贯彻20%个税的又有几个城市?只有北京这样的天子脚下才会去真正贯彻,那些离京城较远的地方政府,对于中央的调控路线,实际上一直是处于“对抗”的状态。
今年一季度,全国公共财政收入增长7%,比去年同期回落7.8个百分点。其中,中央财政收入同比下降0.2%,而地方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3.7%。中央地方财政收入的冰火两重天,恰恰反映出的,是地方土地收入的暴增——一季度地方卖地收入增加47%。这个数据在全国加大调控力度的当下显得有些可笑。
显然是因为地方政府的财政对房地产太依赖了。目前,房地产相关的税收占地方财政收入的40%-60%,个别地方更高。不卖地,就意味着没有收入,没有收入,不少项目就要断粮,这就意味着地方坏账会呈现一种爆炸性的增长,特别是在前些年部分特大项目上马之后。地方政府债务问题非常严重,只有靠着不断投资,才能让项目周转,不至于出现债务危机。所以,土地收入对于地方政府,在象征着实权的意味之外,更有着一种保命钱的味道。
只有财政充盈,才可以在政策上发挥更多的主动性和实权。调控房价,相当于触动了地方政府的权利基础,那么地产调控就永远处于上有对策下有政策的状态。
所以,地产调控的最大猛药在于改变地方政府的态度,让地产调控跟乌纱帽挂钩。
今年以来,有重要消息反应,控房价会逐渐跟政绩挂钩,跟乌纱帽挂钩。大家都觉得这真是个极重大的消息。也就是这样,土地才真有可能大幅度增加供给来降地价,行政管制手段也会逐笔落实。虽然对于行政手段干预市场,笔者一直持谨慎态度,但是如果楼市真的到了关键时刻,类似今年年初政府指导价等行政手段,不无大规模实施的可能——特别是对于商品房之外的两限房和经适房,政府还远没有做到行政手段的极致。
我想未来无论是集中加大土地供应量、加大经适房、两限房等保障性住房的供给比例,这些都是未来可以在各地实施的行政改革手段,甚至是向政府指导价、限利等有待商榷的强硬调控手段,也并非完全没有实行的理由。只不过,我们看到的是,当下,地方政府仍然处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处于难得糊涂的伪调控节奏中——第一,调控并没有给地方经济带来直观的好处,反而将大规模减少其地产税收;第二,不调控,至少是弱调控,并没有为其带来直接的害处。
说到底,地产调控在缺少直接利害关系的前提下,成为了地方政府一条可以打擦边球的途径。看来,地产调控就差最后的一道大关了,就是将地方政府利害与房价捆绑,以地产调控的成果,决定乌纱帽的去留。在前段时间的新闻里,北京市政府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有实施类似政令的意向。看似无稽之谈,其实,却恰恰很有可能成为政府被迫打开土地供应和行政管制的关键。
不过最近也有评论将房价与乌纱帽挂钩,比作大饥荒时期,“不许饿死人”的政令。认为,这样的调控方向实则会令权力寻租和地产行业黑幕更加严重。不过我们觉得,与60年代饥荒不同的是,现在的政府并非“手中无粮”只能靠瞒报不报来避重就轻。政府手中握有几个关键性的政策节点——而恰恰是这几个政策方向,直接造成了地产市场长期以来的供需失衡。其一,土地供应,其二,土地财政,其三,房地产高税收依赖。
房价与地方政府的关系早已经成了一种“非不能也,实不为也”的互利局面。中央想要打破这种循环,就必须从更加精准的角度出击。无利不起早,而乌纱帽恰恰是这样一个利,有这样的利害驱动,相信地方政府会很快找到楼市难于调控的症结所在。(摘自龙南图书馆)
号外:房价真的要降了
一、国家房价越调越涨已经证明,国家指令式的、温和的调控和改革已经失败,稳定和控制房价必须动真张,必须向既得利益集团开刀。
二、越调越涨已经形成无良奸商公开向党和人民开战的尖峰对决,党和人民已经没有退路,必须打赢这场性质与公平的人民战争。
三、国家既将开征真正的房产税。
只有真正、公平、严肃、完善的房产税收制度,以税收形式依法征税,才能避免无为的行政干预和调控乱作为,也才能避免和走出越调越涨的怪圈。
一是每个家庭(以夫妻为完整单位,丧偶者也为独立家庭单位)在全国范围内(不管在城市还是乡村),可以拥有一套国家保护的居住性房产(人均居住面积在40平号外:房价真的要降了方米内),名下已经没有房产的,应该作为首套房(要考虑到人口的自由流动性),国家给优惠贷款,均不收房产税;
二是全国范围内以家庭计名下第二套(含)开始征收房产税。人户一至的房产确定为居住性房产不征收房产税,而名下的第二套房产,一律按当地市场价值的全额5%征收房产税(人均居住面积超过40平方米以上部分的也按此执行);名下第三套房产,按8%征收;第四套房产按当地市场价值总价11%征收,以后多一套,加税3%;
三是家庭名下首套房产人均超过40平方米的,40平方米以内的不征税,超出40平米以外部分的按第二套房产税法征收,人均超过60平方米的超出面积按第三套房产征税;
四是青年成人后,可以拥有一套自己的房产,但在结婚和组建家庭前应该收房税,按1%征收,离婚后单身居住的收2%的房产税收。每年按此收取一次,婚后组成完整家庭就不收税了。
五、土地出让金归国税,房产税归地税以解决地方政府税收问题。
如此存房子将成为巨额负担而把存房推向市场,而税收的制度化将让存房与炒房成为历史;土地财政也将成为历史,房产泡沫也将成为过去,房子回归到居住本性,房价更得降下来,又何有超调越涨的怪圈。(摘自云海金雕.blog的博客)

![]() |

![]() |
有关楼市文章链接:
统计局:10月70城房价环比上涨城市个数减少 涨幅回落
|
生活服务 生活 房产地产 装修装饰 美食世界 招聘天地 购物 奢品特惠 汽车 二手车种 违章查询 地图大全 车贷之家 彩票 银行之类 信用之类 贷款类型 保险之家 女性 时尚之类 减肥类型 美容网址 母婴之家 旅游 酒店查询 机票查询 火车查询 线路查询 娱乐休闲 新闻 军事网址 历史网址 八卦网址 娱乐网址 电影 电视网址 动漫网址 综艺网址 直播网址 小说 漫画网址 音乐网址 星座网址 搞笑网址 游戏 单机网址 棋牌网址 游戏网址 手游网址 体育 NBA网址 足球网址 西甲网址 网球网址 儿童 交友网站 健康网站 摄影网站 设计网站 其他类别 教育 英语网站 留学网站 会计网站 公务员网 招商 行业网站 法律网站 黄页网站 天气网站 政府 报纸网站 大学网站 爱好网站 免费网站 电脑 软件网站 手机网站 桌面网站 社区网站 美女 美体网站 服饰网站 壁纸网站 曲艺网站 酷站 地方网站 国外网站 宗教网站 宠物网站 全球网站 中外名品网 中外名酒网 |
老年朋友们请您点击本行文字还可阅读“保护心脏的穴位”请阅完再点击收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