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F24Qij.md.png
cooltext195261262404738
cooltext195261262404738
 




学者:军方出版《新加坡发展之路》显示 中共恢复对新加坡政治模式信心

发表时间:2016/06/20 00:00:00  浏览次数:526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 学者认为,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在去年的国会选举中大胜,让中共恢复了对新加坡政治模式可持续性的信心。 (档案照片)

    学者认为,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在去年的国会选举中大胜,让中共恢复了对新加坡政治模式可持续性的信心。                    …

  • 由中国国防大学课题组攥写的《新加坡发展之路》今年1月在中国出版。(游润恬摄)

《新加坡发展之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课题组攥写。国防大学是中国最高军事学府,直属中共中央军委。课题组组长是国防大学政委刘亚洲上将,副组长是周立存少将和朱成虎少将。

由中国军方课题组撰写,以借鉴新加坡经验为主题、建议有序推进政改的中国官方调研结果,今年1月出版成书公开销售。受访学者分析,《新加坡发展之路》面市释放了两个信号——中国的政治改革是有方向的,中共也恢复了对新加坡政治模式可持续性的信心。

《新加坡发展之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课题组攥写。国防大学是中国最高军事学府,直属中共中央军委。课题组组长是国防大学政委刘亚洲上将,副组长是周立存少将和朱成虎少将。

2011年新加坡大选之前,朱成虎就曾为撰写此书进行调研,而到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所当访问学者,并与研究新加坡国内政策的国大政策研究所的学者交流。

当年与朱成虎深入交流的东亚所所长郑永年教授告诉《联合早报》,朱成虎等人完成的报告在2012年中共十八大之前写好,十八大以后在中央高层内部流传,隔了这么多年才在今年年初公开出版,很可能反映了中国和新加坡各自国内情况的变化。

郑永年说:“十八大以后,中共在(2013年)三中、(2014年)四中全会发布两个改革决议方案,明确了在经济社会和法治政治体制两方面的改革方向。但社会对中国改革的方向还是不清楚,改革似乎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新加坡发展之路》的出版,足以表明在十八大以后,尽管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中国推行体制改革的决心没变,改革的努力是有方向的。”

学者:发出重要信号

中国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接接受本报访问时也认为,这部官方背景的报告今年出版,值得关注,也发出了重要信号。

他指出,中共前领导人邓小平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对政治体制改革发表过很多重要的观点,但这些政治改革思想至今没有很好地实践。“全党必须先对邓小平的政治改革形成共识,这些想法才能付诸实践。”

《新加坡发展之路》在主报告中提到,邓小平1987年会见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时曾提出,“大陆在下个世纪,经过半个世纪后可以实行普选”。作者写道:“如果我们把民主普选定位为政治改革的目标,那么可以说,新加坡政治体制的发展经验,给我们提供了一些重要启示。”

朱成虎等人完成对新加坡的调研后,新加坡的执政党人民行动党在2011年大选中取得独立以来的最低得票率(60.1%),也首次输掉一个集选区。郑永年说:“当时中国社会开始讨论,新加坡一党独大的局面是否不能长久?如果新加坡变成台湾化、日本化,中国学习新加坡的动机就不强了。”

去年9月的大选中,行动党的得票率进步了近十个百分点至69.9%,获得选民强有力的委托。郑永年相信,高层内部报告在今年1月出版,说明中共对新加坡一党独大、可持续的民主发展,还是抱着很大的信心。

国防大学课题组对新加坡发展之路的总结是:人民行动党以适当处理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法治建设、党的建设、政治建设五个方面的内在关系为主要途径,在保持经济长期快速增长、建设法治社会、构建以中产阶层为主题的社会结构基础上,稳妥、有序地推动了国家从少数人主导的精英政治(或西方所谓的“威权政治”)向精英政治与人民民主政治相结合的方向发展,确保了国家的持续发展和长久繁荣。

作者指出,新加坡正是因为找到了这样一条正确道路,所以长期以来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国家政治良性发展,“基本上消除了导致政治动荡甚至革命的内部矛盾”,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作者认为,新加坡的政治体制给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启示是:政治体制改革应坚持循序渐进原则,在不断创造和积累经济、社会和政治条件的基础上稳步推进;重点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努力塑造占大多数的中等收入群体;加快推进法治社会建设进程,为未来民主普选奠定必要的法律界限;调整改革党政组织体制,从根本上解决党的有效执政问题;改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现民主普选的政治目标。

汪玉凯说:“中国在国家治理、社会治理等方面诸多问题,如何找到解决的出路,肯定是中共高层在思考的问题。解决中国的根本问题在于政治改革。政治改革的难度确实很大,做不好风险也比较大,从审慎的角度考虑也是可以理解的。

他也强调,“但是不可以不动,必须去思考,找到突破口,然后循序渐进,坚持推动改革,这样中国这盘棋才能稳妥。”

来源:http://2533361.com/?DxWJI1kDKukTHRSqDHNnDI1sKHSLHEkKJ0SqKkgTEI1OGDpONjHRNjZPUtVTNNVUQD.html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 未登录,点击登录